故宫,明清两代皇宫,曾经的帝王宫阙,二十四位皇帝在这里指点江山,生活起居。珍宝数以万计,然而唯独远胜金玉光彩的掐丝珐琅,从诞生、制作、到被封为镇殿之宝,600年从未走出皇宫。
掐丝珐琅,以金、银、铜为胎,加之当时的制品底色多为宝石蓝或孔雀蓝,故又得名“景泰蓝”。
景泰蓝是集文人绘画、玉石錾刻、金银掐丝等工艺为一体,由点蓝、烧制、手工打磨上百遍而成。自元朝晚期便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很快便进驻宫廷,深受皇室喜爱,到了明景泰年间,这一工艺更加成熟。并且,由于历代皇帝的推崇,在明朝的“御用监”、清朝的“造办处”都设有制作御用珐琅的珐琅作或厂。
清末有诗词赞道:“就中绝技高天下,压倒五洲景泰蓝。”景泰蓝之绝,是技术交融之绝。
相信有许多人直至现在都以为景泰蓝表面的纹饰是直接用画笔描绘上去的,这就“大错特错”了。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复杂而精妙,每一道制作步骤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
首先要经设计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要求将银片剪出不同形状,经过高温焊接和反复敲打做成银胎造型。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掐丝环节,老艺人用镊子将压扁了的铜丝掐、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再焊着于成形的银器表面,铜丝的粗细有精密之分,只为掐出来的造型与图纸完全一致。再下一步就是点蓝,也就是依照图纸标示的颜色,把各色珐琅料填施在焊好的铜丝纹饰框架中。除此之外,一件完整景泰蓝作品的呈现,还离不开之后反复的焙烧、磨光及镀金等工序,总工序大小共计108道。
由于景泰蓝工艺的精细繁缛,仅凭一位师傅之手是无法独立完成的,所以每件作品是由多位能工巧匠共同制作而成,成品厚重华美,珐琅五彩斑斓,富丽典雅中蕴藏凝重和珍贵。
从明到清中期以前,景泰蓝都是官办且为宫廷供奉,直到清朝后期才出现民办珐琅作坊,景泰蓝才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并于道光年间出口海外,在国际上名噪一时。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曾有任何一种器物能像景泰蓝一样拥有只供皇室专享的勋章。
景泰蓝集历史、文化、艺术和独特传统工艺于一身,其制作工艺融汇了我国的传统绘画、吉祥装饰、金属雕錾、宝石镶嵌以及冶金锻造、玻璃熔炼等技术,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集大成者。